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宿迁律师网:招聘过滤河南人

发布时间:2018/5/12  浏览数: 390 次  浏览字体:[ ]
  

不断消逝的乡愁激发出对“本地性”的捍卫,以及在社会变动中失落者对他者的迁怒,夹杂着一些段子手的创造,最终编织出真真假假的地域传说。

日前,一则5月9日某公司员工回复“面试邀约”的邮件截图流出,邮件显示,该员工在面试中央财经大学研二学生后,备注称“今后河南人尽量先过滤掉”。这封邮件被曝光后迅速成为一桩公共事件。

面试人员给那位“倒霉”的河南籍中央财经大学学生的评价是:“沟通能力OK,没有HR相关的实习经验,逻辑不是非常清楚。”并加上前面那条备注。那么,“河南人”与该岗位有何冲突,以至于需要排除在外?

有网友查证后认为这是该公司的内部邮件,并称该公司内部招聘有“不成文的规定,不要河南的”。5月11日上午,该公司招聘官方微博的回应坐实了网友的猜测:该行为确系出自该公司在职员工,并决定辞退当事人。

河南是一个久远的受害者,最新的“潮流”是歧视东北人,因为有几段视频显示东北游客在外地偷菜、偷水果。前段时间,还有很多人嘲笑山东人,认为他们是“官迷”。即使是北京、上海这两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也难逃被污歧视的命运。不信搜一下“上海男人”,也会发现很多歧视性的语言。

在互联网时代,地域偏见当然很无厘头。传统媒体时代,地方性还算一个因素,河南的信息,外地人不能轻易看到,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理论上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机会是平等的。人们从小读着全国统编教材,在共同的互联网社区长大,不必争论河南那片土地到底有着怎样光辉灿烂的历史或者有多么罪恶,从本质上说,“出生地”对一个人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开始能够自由流动,这是伟大的进步,但是也带来了对“地方”的重新观察。对河南人的歧视,或许和90年代初期打工潮兴起有关,很多人要坐火车,须从河南经过。对东北人的歧视,或许和东北经济不景气人口大量外流有关——这些都是对地方性的关注,只不过是一种扭曲的方式罢了。

这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恰恰是在互联网时代,“地域歧视”的话语才会变得如此普遍。不断消逝的乡愁激发出对“本地性”的捍卫,以及在社会变动中失落者对他者的迁怒,夹杂着一些段子手的创造,最终编织出真真假假的地域传说。

这些传说出现在网上,我们当然可以一笑置之,但是发展到招聘中的实践,就值得警惕了。一个公司的招聘官,要受到怎样的蒙蔽,才会践行网上的胡说八道呢?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