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宿迁律师网:济南侦破特大侵犯公民信息案!

发布时间:2016/10/31  浏览数: 386 次  浏览字体:[ ]
  
因为个人隐私泄漏,
 
  今年发生了不少悲剧和骗局!
 
  网上购物、聊天、发邮件、打印复印材料等,
 
  都会不经意“出卖”自己的个人信息,
 
  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
 
  可能就会被诈骗分子盯上并造成严重损失。
 
  27日,济南槐荫公安侦破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信息案件。

 
  一个租住在宁波城中村盗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年轻人,
 
  串联起一个涉及全国十余省份的
 
  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地下网络。
 
  齐鲁晚报记者获悉,今年6月起,济南槐荫警方从一个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线索,步步追击接连抓获多个盗取、贩卖信息的嫌疑人,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300余万条,一举打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完整犯罪链条。
 
  这个侦破特大侵犯公民信息案,
 
  万万没想到,
 
  是从济南经十路一个为了卖房,
 
  而购买这些信息的房产中身上揪出来的!
 
  6月14日,民警在经十路附近一写字楼的一个小额信贷公司,将网名为“小崔”的崔某抓获。民警在其电脑中发现十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这不是我窃取的,是我花300块钱从网上买的。”崔某交代。
 
  “我们随后确认了崔某上家段某的信息,发现其暂住在历城一小区。”网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公强介绍,他们于6月16日晚将嫌疑人段某抓获。
 
  民警在段某住处发现了一台笔记本和多个U盘。公强介绍,在段某的笔记本里发现各类公民个人信息210多万条。段某是一个房屋中介的员工,其购买巨量公民个人信息就是为了推销房产从而获利。
 
  掌握这么多信息的段某,居然还有上线。
 
  民警发现段某有两个固定的上线人物
 
  李某负责网络聊天确定交易内容,刘某负责送货收款。
 
  道德街派出所民警李桢介绍,
 
  这两人是装修公司的,
 
  他们购买信息后再转卖给别人赚钱。
 
  7月初,专案组将李某和刘某抓获。民警现场缴获已打印出的公民个人隐私信息10550条,以及电脑中的个人信息100多万条。嫌疑人刘某自己通过非法销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5万余元。
 
  这是一个顺藤摸瓜的故事,
 
  随着进一步追缉,
 
  专案组民警发现刘某还有上线,是一个黑客。
 
  公强说,这个黑客是源头,抓获他,
 
  就能切断这个窃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链条。
 
  专案组通过侦查发现这名黑客在宁波。8月1日,专案组赶赴宁波。办案民警在当地公安机关协助下,于8月4日将嫌疑人吴某在一处城中村抓获。
 
  公强介绍,吴某只有20多岁,文化水平不高,偶然接触到黑客技术,并利用黑客软件发现一些网站的漏洞,可以窃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发现有利可图后,吴某从去年开始频繁攻击相关公司机构的网站,将窃取到的公民个人信息通过QQ群贩卖,已获利近6万余元。
 
  专案组在搜集证据时,又锁定几名下线,并于10月13日抓获。通过该起案件,槐荫警方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300余万条,梳理出了一个涉及全国十余省份的非法买卖、交流公民个人信息的地下网络,涉案价值初步达十余万元。
 
  你的个人信息在转卖的过程,
 
  也是让人细思密恐~
 
  一些中介从业人员,
 
  起初花重金购买最新的公民个人信息
 
  是为了满足业务推广需求。
 
  在利用完信息之后,又将其转手卖给其他人。
 
  这样有买有卖,
 
  就形成了网络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市场”。
 
  据警察蜀黍介绍,
 
  微信成丢信息“重灾区”!
 
  大家可得小心了,
 
  仔细阅读以下温馨提示:
 
  广大市民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为了贪图小便宜,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民警特别强调,现在流行的微信,是泄露个人信息最严重的渠道。例如,有的微信小游戏,通过输入姓名、生日、手机号等信息测试,分享到朋友圈才能查看答案。这样一来,别有用心的人就能轻松掌握详细信息。
 
  如果嫌疑人再通过浏览朋友圈中的照片和文字,进行综合分析,就能获取你的职业、家庭成员、所居住的小区等信息。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