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宿迁律师网:宿迁大暴雨进入看海模式

发布时间:2016/6/23  浏览数: 475 次  浏览字体:[ ]
       6月23日中午11时30分许,江苏省宿迁市突降大雨,持续约1个半小时,宿迁城陷入“看海模式”,而讽刺的是两天前媒体作出了如下报道。

中国江苏网6月21日讯(记者 张琥)今年入汛以来,多轮强降雨让南方多个城市重启“看海模式”。告别“一下雨就看海”,宿迁从去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将蓄存的水充分加以利用,如同一块海绵。昨日,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宿迁排定区域内城市水系整治、园林绿化、市政道路改造、绿色建筑小区和区域外主要水利工程等五大类36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让整座城市的运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孩子们在娱乐设施上嬉戏,大人们在草坪上休闲纳凉……这是市区财政广场经过“升级”后呈现的面貌。作为“海绵城市”试点项目之一的财政广场,和传统城市休闲广场有所区别的是,升级后的财政广场具备“海绵”功能,实现“吸吐自如”。市区运河桥西侧桥头公园早就使用一套先进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可以“自行灌溉”。在公园便道的一侧铺满了一道鹅卵石小路,鹅卵石的下面就隐藏着一个“机关”。据公园管理方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我们设置了一条雨水收集槽。下雨时通过收集槽收集的雨水会全部流入公园地下一个500立方米的集水池。当公园的植被需要灌溉时,水泵会把集水池的雨水从地下抽出来,进行灌溉,从而体现出生态环保的理念。”

  拥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地点还有不少,近年来我市有序规划打造一批城市“生态水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景观与生态的深度融合,先后建成九鼎公园、西湖路运河桥头公园、财政广场、环城北路生态廊道等一批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形成旱吐涝吸的城市海绵体。

  据悉,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我市按照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综合考虑“渗、滞、蓄、净、用、排”,在工程实施中强化贯彻实践,建成了公园绿地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利用透水砖、植草沟、旱溪、雨水湿地、蓄水池等设施,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有序规划打造一批城市“生态水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景观与生态的深度融合。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