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宿迁律师网:国产大飞机C919未下线已获517架订单

发布时间:2015/11/2  浏览数: 327 次  浏览字体:[ ]
  

  “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航空梦。”——习近平

  2015年11月2日,中国商飞将在上海举行中国大飞机首次下线的盛大仪式,正式宣告中国可以自主生产大型客机,这标志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一个新的航空产业开始了,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赵忆宁前后三次赴上海对此进行全方位的深入采访报道,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壮龙到C919副总设计师、C929总设计师陈迎春,运10设计师吴兴世,到相关决策专家,以及相关多家供应商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以6个版的篇幅来解读报道这一大事件的重要意义及深远影响。

  导读

  为 实现中国大飞机的梦想,C919和我们一起等待了近半个世纪。为了造出大飞机,中国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几番浮沉。从中国自主研发运十的下马,到为外国民 机制造商组装,乃至一次次联合设计的无果而终,忍受着累累的伤痕与不甘,背负着几代人的遗憾,变成了勇气和力量的源泉。“世界工厂”终于给自己一个交代, 有自主制造的大飞机。

  《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 赵忆宁 上海报道

  中国的大飞机C919即将揭开面纱。

  此时,在中国商飞浦东制造总装厂里,人们正在为C919代号101架机进行最后的梳妆。进入2015年6月,C919进入安装机载系统阶段,包括发动机、飞控系统、起落架等等,当四周等待安装的部件完成并进行测试和安全检查后,C919安静地在那里等待。

  为 实现中国大飞机的梦想,C919和我们一起等待了近半个世纪。为了造出大飞机,中国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几番浮沉。从中国自主研发运十的下马,到为外国民 机制造商组装,乃至一次次联合设计的无果而终,忍受着累累的伤痕与不甘,背负着几代人的遗憾,变成了勇气和力量的源泉。“世界工厂”终于给自己一个交代, 有自主制造的大飞机。

  航空制造业:中国制造的短板

  2014年,李克强总理给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们讲了个故事, 某外国政要向他推销本国飞机,将一款同类飞机模型作为馈赠礼物送给了他。当他接过模型翻过来看时,底部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 造!他说,“模型是我们制造的,但大飞机却是他们卖给我们的。你们想想,我们要造多少飞机模型才能换他们的一架大飞机呀?!中国制造要向中高端跃升,靠什 么?靠创新,这才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发生历史性的巨变,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 国,结束了美国长达一个多世纪工业国领袖的历史。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16.9%,而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占世界 比重25%,过去的四年大幅度提高了8个百分点。今日的中国,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超过220多种,制造成品出口额位列世界第一,工业产值与制造业 产值已经是美国的1.23倍和1.4倍。在220多项工业产品中,制造业有众多耀眼的数据:

  ·汽车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25%;

  ·船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1.9%;

  ·工程机械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3%;

  ·计算机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8%;

  ·手机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70%;

  ·彩电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

  ·冰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

  ·空调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

  ……

  中 国已经完成载人航天与太空对接和蛟龙入海;我们生产了世界一半以上的钢铁;反应现代化因素的发电量占世界总量的22%,跃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 已经达到1.8万公里,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每年新装备的战斗机、军舰、坦克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们却不能生产大型民用飞机!

  直到目前为止,往来洲际间的大型民用飞机只有波音和空中客车,为何在世界诸多工业强国中,只有美国和欧盟国家两大经济体能够制造民用大型飞机?一组对比数字给出问题的答案。

  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2014年美国航空航天产业占国民经济总量比重为0.73%,占美国出口额的7.82%;而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仅占 GDP的0.05%,出口占0.22%。如果根据中国方面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产值(不含军工)为2078.4亿元,按照2011年 -2013年的平均增长率23.4%计算,2014年约为2500亿元。中航工业军民品比例约为4∶6,据此推算,2014年整个航空工业的产值约为 6700亿元,相当于GDP的0.39%。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制造产业正在从低端向中高端 进军的路上,唯独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如此滞后?这源于与传统钢铁、汽车等产业发展模式的不同。航空制造业被公认为是一个技术水平与技术壁垒最高的产业,同时 具有高技术附加值与低劳动密集度的特征,经过百年的行业发展,生存下来的均为资金规模和技术储备极强的大型公司或者工业集团。

  过去 的30年,在中国大手笔购买飞机的同时,输送给波音与空客的美元无以计数。从波音737到空客A380,每架飞机的目录价格都在5000万美元-2.95 亿美元之间(波音737为5000万美元,波音787为2.25美元,空客A380为2.95亿美元)。到2014年年底,中国几大航空公司总计引进了 1500多架波音飞机;到2014年10月,空客在中国现役的飞机有1080架。2015年,中国又订购45架空客A330系列飞机(追加30架);近期 与波音签署300架波音单通道飞机和宽体飞机的确认与承诺订单。中国同时成为两家航空接受超过1000架飞机的最大海外市场之一,中国排位飞机购买市场的 世界第三,位于美国和欧盟之后,是波音和空客在本土以外最大的买家,其生存状况相当程度上由亚洲市场决定,特别是中国市场。

  在这场 航空制造业较量的游戏中,要么勇敢地进入两大制造商长期垄断的市场,要么将花更多的钱购买飞机。根据空客预测,未来20年,中国新增飞机总数为5363 架,其中包括单通道飞机3567架、双通道飞机1477架、超大型飞机319架。据波音的估算,未来的20年里,中国的航空公司还需购买2300架价值 2000亿美元的飞机。两大航空公司笃定,中国将会成为远程飞机和支线飞机的最大买家。一架1.5亿美元的波音747,将给波音公司带来的利润是3000 万美元。

  高层强音:中国制造自己的大飞机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商飞。作为国家最高决策者, 第一次明确发出中国制造大飞机最坚定的决策,他说:“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是最 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

  民用飞机圈内做市场分 析的人一直关注中国经济走势,尤其关注中国与美国、欧盟关系的扰动,因为两者都与飞机的订单、价格相关。在两大航空巨头来看,中国决定买谁家的飞机有时出 于市场与商业,但经常把购买飞机当作平衡国际关系与贸易逆差的筹码。但中国决定自己制造单通道飞机,无疑是最坏的结果。

  只要中国开 始制造自己的大飞机(包括运输机),西方舆论就开始冷嘲热讽。当1999年中国推新舟60(MA60)50座级双发涡桨支线客机,被西方媒体贬低为“极其 危险”;运-12也没有逃过类似的宿命,他们甚至给这款飞机起名“死亡陷阱”;麦道公司甚至在《财富》杂志上坦承“如果不扳倒运十,美国飞机就不好打入中 国”;C919更是遭到贬损,航空业内最有影响力的《航空周刊》刊载文章认为,“中国商飞工程师、中层经理人和管理者根本没有商用飞机的制造经验”,断言 “几乎看不到中国商飞会将其中程商用飞机C919送上天的希望”,对中国声称在8年内要制造出像737那种飞机,作者说,“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登上 C919飞往成都或上海,我不相信我能活到那一天。”

  两大巨头制造商对C919格外关注,其重量级人士很早就猜测到,中国早晚都会 自己制造大飞机。虽然研制一个型号的飞机费用巨大,但这个决策来自于中国最高层,最终就一定会做到,并很可能取得成功。他们还认为,只有国家意志代表组成 的集团(指中国商飞)才能够创造成功,这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

  当中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大飞机项目成为16个重 大专项之一时,这些量级人士深知,C919已经不仅仅是一架飞机,它的背后是中国长远战略利益的考量,中国不仅希望能够成为受国际认可的第二大经济体,还 希望国际社会认可自己是科技创新的引擎。要想做到这一点,中国需要证明自己拥有国产任何工业产品的能力,尤其是大飞机,它关乎的是一个国家的荣誉。波音前 首席执行官说:“我不认为中国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障碍,他们已经两次将宇航员送到太空,而且一些世界上最好的空气动力学家就是中国人。”这架飞机将是一个更 加雄心勃勃的故事。

  就这样,C919在质疑声中启程。虽然来自中国商飞的信息表明,他们决心成为大型民用客机世界第三大制造商,从 C919命名就可以看出要和空客波音一道成为世界飞机市场ABC的意志,空客以英文字母“A”打头(Airbus)、波音为“B” (Boeing),“C”来自于中国(China)和制造商(COMAC)英文的第一个字母。但是客观地说,C919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的第二款大 型民用飞机,对全球民用航空飞机制造业而言,并不是填补中型、窄体客机研发的空白,而是分享细分市场增长性最大机型的需求。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