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标题为“中国旅游购物者全面‘攻陷’日本”的图片在网上热传。十一黄金周,中国游客到访日本,买得最多的不再是电饭煲、马桶盖,而是家用药。据悉,日本药的热卖并非始于近期,有外媒今年3月曾报道,春节期间,中国旅游购物者在日购物清单中,医药产品已占据首位。
深受中国游客青睐并大量购买的,也是日本居民日常购买服用(使用)的药品,如止痛品、感冒药、眼药水、创可贴、退烧贴等。据悉,日本家常药受到青睐,原因在于方便购买、药品设计感强,日本家常药比较重视普通人的使用体验,方便普通人看懂便签及正常服用或使用等。(观察者网10月4日)
实际上,近年来,在广东等地区,不但是广东之外的游客,而且当地居民也非常青睐香港等境外出产的药品。受到青睐的港药,同样是香港居民日常购买服用(使用)的药品,包括感冒药、治疗风湿等疾病或能缓解症状的功能药水、肠胃药等。究其原因在于,港药设计感强,药厂品牌经营的时间较久,积累了较好口碑,同等价位的港药在功能上的确要大大胜过内地出产的许多医药产品,部分内地消费者对香港医药监管水平抱有信心。
港药购买热潮,不仅包括内地游客赴港购买掀起的潮流,而且港药也通过种种渠道流入广东部分城市,以满足这些城市当地消费者及游客的需求。电商平台上也有专售港药的加盟商户。
同样的中国(内地)游客热买家常药现象,也出现在了日本。这显然还是与日本家常药的品质、设计感、重视使用体验等因素有关。
港药、日本药先后成为中国游客造访境外的热买对象,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内地)医药产业的重大缺陷。港药和日本药有哪些受到国人重视的优点,对应的就是我国(内地)医药产品的缺点。在我国(内地),医药产品重视打通医院及品牌药店等渠道,重视广告,却偏偏不够重视药品设计感和使用体验。一些较有名气的特效药品、居民家庭常备的非处方药,从外包装到产品剂量设置、说明书表述,都颇显“寒碜”,企业宁可花费巨资做广告或者用到打通渠道的关系维护上,也似乎不愿意在改善消费者(患者、用户)观感和使用体验上下功夫。
具体就家常药来说,国内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部分类别药品,药效不足早已成为消费者(患者、用户)吐槽的焦点。这正是有条件买到作为替代品的港药、国外进口药品的消费者,之所以抛弃这类国产药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