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自称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孩樊师贝希望有人能够资助或无息贷款200万元

发布时间:2015/8/5  浏览数: 1141 次  浏览字体:[ ]
  

    想尽孝道,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年迈,又希望他们能够在有生之年享上清福,今年21岁的宜宾女孩做出意外之举。自称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孩樊师贝希望有人能够资助或无息贷款200万元,让她为父母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等,她承诺15年内将贷款还清。

  照片中清纯的姑娘,采访中有板有眼的回答,使笔者难以忍心将其一棍子打死——直接定性为无良的炒作,毕竟到底是炒作多一些,还是真心孝顺多一些,只有她自己知道。退一步,将其视为真诚的尽孝,反而更有利于我们的探讨。

  为什么这样说?在我看来,如今的尽孝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行动,但却有一种尽孝让人十分的不理解,那就是那些只能感动自己的孝心。这位宜宾女孩的做法可谓十分典型。简单说来,就是用自己理解的孝顺来强加于父母。父母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能够幸福,孩子过得好,能够常回家看看,多给父母打个电话,物质上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就好了,所谓穷日子穷过,富日子富过。这位宜宾女孩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没钱买房,但这是他们最痛苦的事情吗?我想不是,他的两个哥哥啃老似乎更恶劣吧?在此,这位女孩给父母再多的钱,有用吗?

  毫无疑问,这位宜宾女孩的父母年事已高,父亲今年67岁了,所谓风欲静而树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及时行孝很有必要,但这位女孩,一面想更好地发展,更多地充电学习为将来发展,另一面又想给父母买房买保险,这难免给人的感觉是,陷入了用物质尽孝的怪圈,尽孝的方式有很多种,自己能给予的孝就是最好的,无视情感的陪护,将金钱放在第一位的孝,难免是走入了怪圈。

  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说,“她如果凭自己的能力挣了3000元钱给她父母,都算孝顺。想靠别人来帮忙尽孝道,她父母知道后心里会难以接受的。”这个难受,就是这个女孩的价值观存在问题:一者,这种求捐款的形式是欠妥当的,说难听的,“我的后半生将为你而活,创造的财富都可以属于你”的承诺,与卖身求捐款没什么本质区别;二者,价值观存在问题,在市场经济社会,想获得资助,那么必须要有抵押和诚信做本钱,在此,这位女孩能拿出什么承诺?晒照片的行为更像在透露用颜值来博得救助吧?漂亮就是本钱,恐怕才是这位女孩根深蒂固的想法,也是其求捐款行为的“底气”吧?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