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在宿迁市文化艺术中心召开。会议总结回顾宿迁市“五城同创”工作,动员宿迁市上下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进一步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大会明确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巩固提升、三年全力冲刺”的实施步骤,2017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国强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部署。市委副书记王益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正兰宣读表彰决定。
据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五城同创”作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的重要抓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组织和动员全市上下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之中。目前国家卫生城市正式授牌,国家节水型城市正式获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即将迎来国家评估,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通过省级考核,文明城市不仅高分通过省级测评验收,更跻身全国提名城市。
在交通设施上,我市大力实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工程,新增公交线路15条,增开城市公交220辆,公交分担率位居苏北第三;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超过1.8万个、非机动车泊位近30万个,施划交通标线16万平方米,更换交通护栏超过4.8万米,得到公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公共基础配套提升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两场一街一中心”项目46个,对市区10个老旧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市民买莱享受到超市般的购物环境;在市政设施水平提升上,改造港湾式公交站台190个,实现了群众候车有“凳子”、有“屋檐”;先后在宿城、宿豫两区建设93个站点、投放2350辆公共自行车;新改建水冲式公厕330座,且全部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
在园林绿化档次提升上,围绕打造“林荫城市、彩色城市、花园城市、海绵城市”目标,高标准建设了黄河水景公园、雄壮河湾景区、印象黄河景区、环城西路景观带等一批特色绿廊。在小区居住环境提升上,对市区20个老旧小区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
在文明秩序方面,我市坚持从治理闯红灯、乱停乱放、不礼让斑马线入手,大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对不文明行为实行首次即罚等刚性措施,共查处机动车违停17万次,行人、非机动车违章24万次,道路交通秩序显著改善,宿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苏北第一、全省第五,其中文明交通指数全省第一,礼让斑马线全省最好。
在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上,大力推进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重大卫生项目建设,优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成991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在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上,大力推进文化场馆建设和改造升级,市博物新馆、图书新馆、档案馆建成投用;积极推进街道文化“三个一”和社区文化“五个一”建设,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实现村级全覆盖。在救助服务体系打造上,加强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实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180个,涉及困难住户509户,为近万名残疾群众解决了住房、就业问题。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八大环境”建设,努力把宿迁建设成为一座社会风尚更好、市民素养更高、城市管理更优、生活环境更美、城乡发展更和谐的现代文明城市。总体目标是:按照“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巩固提升、三年全力冲刺”的实施步骤,经过三年的努力,2017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阶段目标是:2015年重点突破阶段,大力实施思想道德建设、文明风尚引领、基础设施完善等“八大工程”,着力攻克薄弱环节。2016年,巩固提升阶段,争取创成1—2个全省乃至全国重大创建典型,各项创建指标基本达标。2017年,全力冲刺阶段,重点抓好各类测评现场准备工作,确保以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市民素质迎接测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