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宿迁律师网谈上行下效的从众式腐败

发布时间:2014/9/12  浏览数: 417 次  浏览字体:[ ]
  

如果说“59岁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容易理解,而“35岁现象”则令人很是困惑。这表明在官场,行为的上行下效非常明显。有数据显示,近年落马的70后、80后,大多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或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少数执法者还存在浓厚的特权思想,认为收受“红包”、“礼金”是种“社会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交礼仪”,他们法纪观念欠缺,这些“少壮派”腐败起来胆子更大。
孙某出身贫寒,从部队转业不久,很快升为广州某区人防办综台科科长。他在工作中常与包工头、开发商打交道,看着那些包工头开名车、住洋楼,吃喝潇洒自由,心理不平衡,认为自己的文化、能力不比他们差。为什么到头来连装修房子的钱都没有,后来利用职权向开发商索贿55万元,被调查。更有南京一名刚参加工作1年的19岁少女,利用担任物业公司出纳员的便利条件将自己负责保管的物业管理费、电费等营业款8万余元占为己有并恣意挥霍。
一些年轻官员存在“按劳取酬”的交易心理。一些权力职能单位的青年干部为人办了事、帮了忙,内心总希望别人“投桃报李”。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原所长罗耀星,利用职务便利在采购疫苗过程中受贿,被判无期徒刑。案发前,罗才38岁,他在忏悔书中写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初第一次收钱时也曾犹豫过。但贪念逐渐占了上风,不知不觉堕入了深渊,不能自拔。”也有部分青年干部向往大款般的奢华生活,挥金如土。
原广州海关的一名青年科长,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就是好赌博。一次输了20万元后,经济上入不敷出,就贪污用于举报的奖金,直至走上犯罪道路。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出纳员张某与会计林某在9年时间里台伙贪污公款迭726万元,用于购买名牌商品,以及其他奢侈品。
当然,除了这些与个人有关的原因,地方在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上,更存在腐败的滋生蔓延的土壤。从现在青年干部的选拔和成长历程来看,他们大都是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又进机关门,这就导致了职务犯罪的高学历化。从职场生态上来看,一些地方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存在以下三种隐患:第一,看学历不看能力,存在学历歧视,唯学历论英雄的思想,很容易在提拔任用干部上发作;第二,看年龄不看本领,存在年龄歧视,个别地方选拔任用干部时,执行干部年轻化问题上过于生搬硬套、机械呆板。一些实践经验不足、本领不大,年纪轻轻的就成了宝,被低龄高配。而那些年富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本领超群的却因为年龄“过了岗”而失去机会;第三,看背景不看前景,存在出身歧视。有的地方提拔任用干部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不看有没有培养前景,而看有没有背景,谁有社会背景就会进步快、提拔快。这样的年轻干部,不是靠真本事、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选拔标准,年纪合适、学历好、背景好的年轻官员易被选拔和利用。然而年轻并不能与廉洁划等号。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