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宿迁律师网:南京市民8月少吸1750吨PM2.5 青奥后污染加重

发布时间:2014/9/8  浏览数: 274 次  浏览字体:[ ]
  

    中秋小长假,南京天空一直“灰锅盖”当头,让人无比怀念青奥期间的蓝天白云。管控措施告终似乎也是污染的重新开始。青奥环境保障组领衔专家、南京大学王体健教授告诉记者一组数据:仅从公认最难管的PM2.5来说,8月青奥期间,环比7月,锐减近40%;PM10降低44%。青奥期间各项特别管控措施,对未来恶劣空气状态下的预警及管控,很有借鉴。

数据:

8月PM2.5浓度环比下降36%

与污染作斗争的8月,王体健提了个细节:8月22日,同时期南京市周边地区如镇江、扬州、无锡、马鞍山等地的AQI达到150以上,已是轻度污染了,南京的AQI指数还维持在70左右。这说明临时管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王体健的电脑上记录了一组研究数据:从8月1日临时管控下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来看,PM10削减幅度最大,与7月份相比下降了44%,减排了3764吨,仅工地停工一项,就减少了2123吨。

再看看PM2.5,环境科学中,被公认是最难治理的大气颗粒物;青奥期间,与7月份相比,这项污染物1750吨,下降了36%。

据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监控组数据,赛会期间南京市AQI维持在“30到70”。据江苏省环保厅统计,南京市不达标天数环比减少四分之三,PM2.5浓度环比降低四分之一。

分析:

PM2.5毒性降低不少

根据监测数据,电力、钢铁、建材、化工、交通等行业的管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这些大气中的“化学物质”都分别下降了19.6%、33.6%、29.5%和19.4%。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王体健表示,PM2.5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很大一部分都是二次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各种污染物的下降,也表示PM2.5的内涵发生变化,和管控前相比,毒性降低了不少。

曲折:

多次面临从干净变污染的危机

如何将污染“摁倒”在半途?王体健告诉记者,进入8月,南京空气实际上有多次从干净变为污染的转折过程,好在专家组及时发现,采取“加强”措施。

在8月22日下午,当天专家组正好是王体健值班,通过预报模型,他发现南京未来有一次空气污染升级,可能出现在25日。“当天的空气是良好的,不过根据模型预测,江苏区域此次污染是大面积的,必须启动响应措施。”在汇报了预测结果后,南京随即启动了“加强版”空气保障应急措施,包括周边城市工地停工、工业企业停产等。

23日、24日连续两天,在南京本地污染源不增加的基础上,加强版应急措施,保证了周边输入污染物大幅减少。他说,“虽然大部分的污染源都被切断,但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下,空气轻度污染从中午11点左右开始,持续了3个多小时。”而如果不采取应急措施,污染时间最终根本不止这3个小时。

监测结果显示,当周边扬州、镇江等城市空气污染浓度在150微克每立方米以上时,南京只有65-70微克每立方米。

建议:

提前两天启动预警及管控

青奥管控监测显示,一旦预测到空气污染,并提前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住本地污染源,的确会对空气恶化起到缓解作用。

此前,对于污染天,南京市今年2月份完善出台了《南京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新方案提出,在红色预警的重污染天下,不仅企业要限排,机动车也要单双号限行。而这些预警及响应措施的实施,按照规定,是提前1天启动。

王体健教授认为,“这个时间有点紧了。”根据青奥会的经验借鉴来看,至少提前两天预警并采取措施,效果会更好。因为提前两天预测到空气污染,这时空气还只是处于“感冒初期”,及时采取措施,就相当于吃点板蓝根就可以了;而如果空气已进入到污染状态,也就到了重感冒时期了,此时才采取措施,吃药已经没用了,就只能靠挂水这些强行手段,但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记者 倪敏

管控一结束 污染卷土来

数据一览

空气连续三天污染

晨报讯(记者 倪敏)截至昨天,南京已连续三天处于污染中,而昨天,南京2000多家工地也陆续复工,给空气污染再“添料”。不过记者从环保部门获悉,由于烈日的照射,昨天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已不是工地扬尘的主要成分颗粒物,反而是臭氧。

从早上8点开始,臭氧的浓度就一直在攀升,到了下午14时,则到了顶峰,表现为201微克/立方米,达到了轻度污染级别。

不仅仅是南京,省环保厅昨天监测显示,江苏13个省辖市空气质量,10个城市首要污染物都表现为臭氧。而其中南京、无锡、常州和苏州臭氧则已超标。

南京环保工作人员说,阳光越强烈,臭氧越明显,空气中的各种物质遇到光之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臭氧,而机动车尾气往往是臭氧污染的“罪魁祸首”。一般来说,在南京一天中,从早上开始臭氧浓度不断增加,在中午1点左右出现峰值,下午2-3点持续高值,到晚上逐渐降低。特别是在少云、无风的天气下,最容易出现臭氧污染。12点到下午3点,市民应减少外出。

记者直击

工地复工扬尘加重

昨天是南京市环保局划定的青奥工地停工结束的日子,通过复工审核的工地将陆续开工。工地开工了,南京的空气怎么样呢?

记者从南京市环保局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上看到,截至下午2点,南京空气质量指数为92,达到二级良好水平,但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增加。其中草场门、奥体中心等河西一带空气质量较差,点位标记呈黄色。

记者随后走访了河西多家工地发现,多数通过复工审核的工地已经开工,记者在很多工地看到,虽然有湿法作业装置不间断地向扬尘多的地方喷水,但在一些挖掘机作业现场,还是能看到大面积的粉尘正在上扬。中建八局南京金融城三段项目工地负责清扫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天工地正式开工,他清扫工地现场地面积尘的次数已经从原先的一天三次增加到一天六次。

该项目工地副经理金先生表示,工地复工造成的扬尘量增加在所难免,但是工地方面已经在积极采取措施。

除了施工现场,这个工地周围马路上的粉尘也有所增加。负责这一区域保洁的清洁工人告诉记者,工地开工后,工地附近的路面上已经开始出现粉尘垃圾,“这是搅拌车抛洒造成的,这种情况今天开始有了。”

南京市扬尘办负责人葛学勇表示,工地全面复工后,市环保局对各个工地的扬尘控制情况将继续严查,一旦发现扬尘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扬尘污染,必须立即停工整顿。

好消息

未来PM2.5成分也要预报

晨报讯(记者 倪敏)对普通市民来说,平时看天感觉也能判断是否污染,但想提前精确预报,就得专业人士来做。南京大学教授王体健坦言这方面很难,即使有青奥的成功经验,未来,包括PM2.5成分都要提前预判的空气污染预报,仍比气象预报更难。

究竟难在哪?王体健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污染源的不确定性。由于专家们做数字预报,需要城市整个污染源的量和施工分布数据,而南京对污染源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对科研专家来说,需要把每个固定源、流动源、面源、线源的量、位置一一说清楚,还有一天里的变化等,从而建立预判的基础。

仅以机动车污染源为例,城市各大道路上机动车一天的变化非常大,不仅车流量在变,车型在变,还有行驶速度、排放都在变,所以污染源更加不好掌握。又比如企业污染源的调查,平时管理部门都会对各单位燃煤量等进行统计,以求尽量准确分析。

此外,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现在比以前准很多,但是对于不利气象条件的预报,王体健认为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同时,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本身有复杂性。因为污染物在大气里的浓度,最终取决于它的排放到输送到扩散,到在大气里形成的化学转化过程,以及最终降水等清除作用对其的影响。这一系列的化学过程很复杂,即使南大大气科学专家,也很难用很精确的方程和参数去描述。“必须三方面缺一不可都要做好,才能达到精确预报。”王体健认为,想预报污染等级还相对容易,要预报浓度变化,就难上加难。

他实话实说,比较遗憾的是,此次青奥会的预报并非十全十美,过程和趋势虽然预报了,但在浓度水平上,跟实时观测还是有点差异,他希望经过今后更加精密的科学研究,通过现有研究模式中的数学方程,不断改变预报模式;未来不仅能预报等级,还能对指数和浓度进一步提高;以后还计划预报PM2.5的成分(包括一次和二次污染物组成)。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