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省份5.6万人报名异地高考
2013年,中国异地高考艰难“破冰”,共有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等12个省份启动实施了这项政策。2014年,将有28个省份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新增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山东、宁夏、新疆、内蒙古、福建、海南、山西等16个省份。
与去年异地高考遇冷不同,今年报名人数达到了5.6万名,较去年的4440名激增12倍。纵观各地公布的方案,各地政策的门槛高低差别较大,报考条件、推进方式和政策时间表也不尽一致。
北京、上海和广东异地高考的准入门槛最为“苛刻”。北京今年只放开了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且需要满足在京缴纳社保满6年、子女在京连续就读高中三年等五项条件;上海则要求来沪人员持《上海市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 父母连续持居住证3年及以上,且子女在沪高中毕业;广东到2016年才放开异地高考,且要求进城务工人员具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含3年)持有广东省居住证、随迁子女在广东参加中考且具3年完整高中学籍。
为防止高考移民,不少省市在高考报名时实行“户籍+学籍”双证制度,还提出了户籍和学籍的年限要求。
这些门槛可能会导致一些双“籍”分离的学生遭遇无处高考的尴尬。近期,一则“高三学生欲回原籍地高考报名遭拒”的报道引发热议,凸显出异地高考政策仍有诸多细节尚待完善的现状。
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瘦身”
2014年高考政策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各地高考加分的“瘦身”。从3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已出台的高招办法来看,其加分政策均有调整,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加分对象和奖励项目进行调整;二是对各项加分都明确了“不超过20分”的最高限制;三是对科技类竞赛、体育特长高考加分项目详细列举。
具体来看,广东省力度最大,新版加分项目从过去的23项锐减到6项,除体育特长外,其余5项全部为带有补偿性质的照顾性加分。河南的新版加分政策减幅也不小,加20分投档项目由以前的10项减少到3项;北京、上海、山东等一些高考大省将高考加分项目明确分为10分档和20分档;河北、陕西、黑龙江等省份则取消了众多加分项目。
对于国家政策规定的照顾性加分,各地均予以保留,但是条件限制更为严格。例如,辽宁省将一些蒙古族和满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享受的10分加分优惠降为5分。
加分新政在促进公平方面的积极作用亦被认可。不过,亦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高考加分和保送政策的变化,可能挡住了一些专项人才进入名牌大学的步伐。
多地加强高考安保民警持枪巡逻
中国多地今年高考加强了安保力度,北京市公安局启动高等级防控,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增加武装特警持枪巡逻密度,考试前俩小时“清障”,英语听力测试期间,临街考点部分道路禁行。海南公安机关深化考点周边环境整治和治安管控,处突警车定点停靠,民警荷枪实弹巡逻,专门用于处置突发事件。在南京,警方将对全市29个考点及周边实行武装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