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选择性反腐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发布时间:2014/4/17  浏览数: 583 次  浏览字体:[ ]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显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这一方面是基于对腐败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判断;另一方面,也是回应了老百姓对于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的诉求。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集中体现了中央领导政治智慧,以及治理腐败的科学态度。历史上某些朝代“严刑酷法”并未达到廉洁效果的事实,并不能成为当下放松打击腐败的借口。惩腐力度大,并不一定导致廉洁;但惩腐力度小,一定滋长腐败。以大力度的惩腐,换来官员对法纪的敬畏,进而提升预防的效果,这才是“止血优先”策略的真正意图。

  不存在“选择性反腐”

  治理腐败做到了虎蝇齐打。从十八大以后至2014年3月22日,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多达25人,其中包括两名中央委员。这种查处力度,不论是涉贪人数之众、层级之高、牵连之广均前所未有。十八大之后,更加注重拓宽惩治腐败的领域,努力做到零容忍、全覆盖。不仅党政机关的腐败问题受到更加严厉的惩治,军队的腐败也受到中央的重视,国有企业、高校等部门的腐败问题也频频曝光。从这个意义上说,“全覆盖”就是“零容忍”。因此,“选择性反腐”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