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宿迁律师网:渭水堂第二十世由来

发布时间:2013/12/13  浏览数: 753 次  浏览字体:[ ]
  

    中华民族乃炎黄子孙,姜姓始自炎帝,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炎帝,上古时姜姓部族之首,号烈山氏,即神农氏。史书载,少典娶有蟜氏之女,生炎帝。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西),以水为姓曰姜。由于历史的长期衍变,炎帝的许多子孙已易为他姓(古人常以封地为姓)。到公元前21-22世纪,炎帝的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建吕国,赐姓姜,以续炎帝之香火。

    到公元前11世纪,始祖姜尚(字子牙,封地吕国,故又称吕尚)史称太公,因助周武王灭殷商有功,封太师、尚父。其子丁公封于齐,都于营丘(今山东淄博东北)。自此姜氏子孙袭齐君29世,达700余年。因太公居于渭水之滨,故后人立姜氏祠堂为“渭水堂”。

    姜氏宗族经过长期派衍,随历史变更而迁徙,华夏各地乃至海内外均有姜姓支派。今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四川、贵州、福建、浙江、江西、黑龙江、台湾乃至越南等地都有姜姓族人。

    东汉隐士姜肱,与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称著于世,广戚(江苏沛县东广戚乡)人。乃吾邑姜氏之远祖也。

    我族家世句容派衍,其支分于浙,存宗于沛,堂号“渭水”。

    元至正十五年(1355),达谷真屯兵于沭,建南营、浮营、黄军营三城,不久,始祖彦清公偕弟彦洪公于元末避乱来沭,一居黄军营(今前巷),一居十字桥,迄今已近七百年。子孙繁衍累世,析分散居四方。六世祖西渠(杲)公始创沭谱(宗派图)。清顺治十三年,七世祖永龄公、永誉公、八世祖文星公始修沭谱。至此支明系立,井然不紊。嘉庆九年,十一世祖阜瞻公率族众再修之。清光绪十年,十五世祖勋(号菊轩)与其族叔凤来,族弟履煊,族侄士佳、兆璜等,共十五人三修之。民国七年十六世祖国元公、十九世祖若升公等分行钱家集、塘沟、八堰庙、十字桥等处逐户登记,四修族谱。此谱距今已八十余年,其间天灾、人祸、外侮内乱、政治更迭,以致族人流离失所、繁衍迁徙。而谱亦漫漶散佚,所存寥寥。且丁增户移,名讳相重,取字紊乱,长幼不分,更有甚者,世序颠倒尚且不知。族人痛心疾首。


    民国以降,日寇入侵,战乱、灾荒频仍,我姜氏与国人同仇敌忾,奋起保家卫国,不少人流血牺牲,名垂史册;而今经济建设中,或庙堂、或江湖、工农商学兵各条战线,更是人才辈出,对国家对民族作出巨大贡献。是故,族人更深望族谱早日修续,以使渭水姜氏水源木本永存,亲疏尊卑分明;贤人业绩千秋不没,烈士英名万古留芳。供族人深深以志,子孙时时砥砺。


    从二十世起到三十五世之“亚修祖德,爱育为式,萃荣展瑞,乃超又洁”,为四修族谱所选定之排班用字。今再续十六字“守法延福,传宗继业。仁安礼茂,功达天泽。”为三十六世到五十一世之排班用字,今后新生儿取名务必按以上所定之排班用字,并使其牢记多少世系。切不可乱用字讳,以致辈份紊乱,长幼难分。

                                          渭水堂第二十世姜亚春

                                             二0一三年十二月八日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