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宿迁律师网:试乘试驾出意外 要求车主赔偿惹争议

发布时间:2013/11/18  浏览数: 475 次  浏览字体:[ ]
  


    近两年,试乘试驾已成为车市中惯用的人性化营销手段,消费者也越来越青睐这种“先尝后买”的购车方式。然而由于试乘试驾中有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由试驾活动导致的意外事件也时有发生。那么,试驾车出了意外,到底应该由谁来赔偿?

    现象试乘试驾很流行

    在车市中,试乘试驾活动已成为惯例,特别是一有新车上市,车商便会安排一场新车试驾会。由于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吸引一定人气,而且还可以有效“筛选”意向客户,因此车商很乐意采用这种营销手段。

    尽管试乘试驾深受车商与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这其中却也有着不可回避的风险,对此,消费者与车商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呢?

    车商签订协议规避风险

    试乘试驾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销售,但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在试驾过程中,由于新手经验不足导致对车辆的损坏,以及一些’专业试车手’只试不买徒增成本等问题都不容忽视

       为规避试驾风险,车商都会要求消费者在试驾之前签署一份“试驾协议”。从记者拿到的几家经销商的“试驾协议”来看,几乎无一例外地规定了“试车过程中若因试驾人员的原因造成的任何人员伤亡、车辆损坏等交通事故,应由试驾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和相应赔偿”。

    “试驾过程中,发生意外时赔偿责任会按照试驾协议内容执行。”一汽丰田一位车商告诉记者,“当然在试驾之前,销售人员也会向试驾者说明,试驾中如果由于驾驶者过错造成的损失是需要驾驶者本人承担的。即使试驾车辆买了保险,也并不代表着所有损失都由保险公司赔付,保险公司只会赔付一部分,一般是80%左右,剩下的费用就需要由试驾者来承担了。”他同时表示,“如果试驾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不是由于试驾者驾驶不当所引起,即过错方不是试驾顾客,那么损失就由过错方承担。”


    律师责任划分要看协议

    那么,试驾活动中发生意外,造成的车辆损失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呢?赔偿依据又是什么呢如果试驾前双方签订了试驾协议,那么发生意外时,车辆损失赔偿一般都是要依据协议条款来执行,即试驾人员需要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但在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车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车商提供的格式条款在权利与义务的约定上有着明显不对等之处。”

    那么,是不是试驾车投了保险后,试驾风险就可以避免了呢?

    “如果造成试驾事故的原因是不可控因素,即并非试驾人员主观造成,那么保险公司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如果试驾事故是由于试驾人员主观失误造成,那么保险公司会追究过失人相应的责任。”上文中提到的尹先生,被保险公司起诉的原因,正是因为他在试驾时,未遵守协议约定的时速不超过80公里,而是试驾途中时速达100公里引起了意外事故,保险公司就有权利追究过失人相应的责任。

    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试驾之前需要清醒意识到试驾是有风险的,并可以对车商提供的试驾协议条款提出质疑,进行协商。

    提醒消费者应规避风险

    既然试驾活动有着不可控的风险,那么,车商在“回避责任”的同时,如何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作为消费者,又应如何避免试驾风险呢?

    “现在公司的陪驾人员都是经过厂家严格培训的专业试驾手。”一汽大众某公司的侯经理告诉记者,以前陪驾人员都是由销售顾问来担任,但考虑到试驾活动中风险难以控制,厂家就要求陪驾人员必须专业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试驾者的安全。

    从记者参加过的由汽车厂家组织的大型试驾活动来看,试驾车的陪驾人员大都安排的是专业试车手,以保证试驾活动的安全进行。“随着试乘试驾活动的深入,试驾车的陪驾人员走向专业化正成为一种趋势。”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

    对于消费者如何规避试驾风险,陈华兴律师建议,消费者参加试驾活动时应该意识到试驾是有风险的。在试驾前,一定要注意询问该车是否买了保险。

    据记者了解,有些车商为节约开支,并不为试驾车投保,这样一旦出现意外事故,试驾人员需要对车造成的损坏承担责任。而此时解决办法多是两种,一种是客户出维修费用,另一种办法是客户按价买走。

    此外,试驾时,试驾者应按经销商规定的线路谨慎驾驶,尽管很多试驾场地路况相对较好,但是试驾时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驾驶人员还要对自己的技术有所了解,如果驾驶技术不熟练,建议选择试乘,尽量避免“新手开新车”。

   试驾车哪儿去了

    “车商经常举行试乘试驾活动,那么试乘试驾的车辆都是怎么处理的?是折旧处理还是当成新车卖给了消费者?”近来,不少消费者致电本报,希望记者能解开试乘试驾车辆的流向问题。

    正如消费者所言,近两年来,众多新车轮番上阵,汽车厂家、经销商组织的试乘试驾活动则是一拨接一拨。厂商都期望通过试乘试驾这种方式,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由于试驾车损伤较快,汽车厂家怕影响产品信誉就会要求经销商不断更新试驾车辆。不少品牌要求每一年更换一次试驾车,个别甚至要求三个月更换一次。由此就产生了大量的试驾车,那么被试驾过的样车最后会被经销商和厂家如何处理呢?参与试驾的车辆最后流向了哪里呢?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以新车名义出售

    “如果车商是以商品车当作试驾车用的,到最后肯定会以新车的名义卖给消费者。”一车商私下向记者透露,“这类车一般都是只作短途试驾用,对车辆的损伤较轻,而且在试驾之前,车商已经将试驾车的里程表线路切开,这样一来不论怎样行驶,车子的里程表都是零公里。因此,很大程度上,消费者就很难分辨出新车和试驾车。”

    除此之外,市场上确实有个别车商将试驾专用车当作新车卖给消费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告诉记者,有些车商不给试驾车上牌,试驾之后对其进行一番“细心”的维护和修理(如换上新的轮胎、车漆打蜡等),打扮一新后再作为新车出售。

    对此,河南国银律师事务所的陈华兴律师表示,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改头换面”的试驾车按原价卖给消费者,无疑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这实际上属于欺诈消费行为,消费者只要有相关证据,就可以起诉车商,获得相应赔偿。

    经销商内部“消化”

    对于大多数车商来说,拿试驾车当新车出售的行为实际上是“得不偿失”。“我们绝对不敢拿试驾车当新车去’糊弄’消费者,因为消费者一旦发现,投诉到厂家,4s店将受到严厉处罚,那样损失就更大了。”上海大众一位车商告诉记者,关键是这样的行为直接影响的是公司的名誉,砸的是公司的牌子。

    “我们公司的试驾车一般都是作为公司的商务用车,或低价卖给公司内部员工和朋友等。”东风悦达起亚一车商表示。

    “公司的试驾车辆会以一定的折扣卖给员工,或者员工介绍的亲戚、熟人等,目前公司的试驾车还无法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基本不需要向外寻找买主。”一汽大众一车商表示。记者了解到,不少车商都采取了“内部消化”的方式来处理试驾车作为二手车处理。

    “试驾车到了一定期限需要更换时,我们会将换下来的试驾车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处理。但是绝对不可能通过翻新再以新车的方式卖出去。”上海通用一位车商告诉记者,只要是规范的品牌4s店都不会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在车商的品牌二手车部推出的二手车中,记者发现的确有一些试驾车辆。事实上,专用试驾车作为二手车处理正成为很多车商采用的一种方式。

    被汽车厂家收回

    除此之外,有些汽车厂家给经销商提供的试驾车辆是免费的,到一定时间厂家就全部收回,“厂家一般是用这些试驾车型’解剖’后做数据分析,以对车辆性能进一步改进做监测。”一位车商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而言,举办试驾活动时,只需要出人力、物力,不必为购买试驾车额外支出费用,也不用为试驾车的处理而犯愁。

    流向与试驾车性质有关

    “试驾车的最终流向应该说与车商用来试驾车型的’性质’有很大关系。”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车商的试驾车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试驾专用车,即从厂家以特殊政策买来专门作为试驾用的车辆,针对这种车辆,经销商会给每辆试驾车上好牌照,并及时投保。

    “但有些时候,尤其是举行大型试驾会时,经销商手中的试驾专用车不够用,一些车商就会用商品车来做’候补’。”该业内人士表示,“车市中拿新车当试驾车现象较普遍,有些经销商为省下购买试驾车的费用,甚至将试驾车卖了,试驾时就拿商品车作试驾车。”

    如何鉴别试驾车

    那么,消费者在购车时,如何才能分辨自己要购买的是不是试驾车呢?

    “消费者通过仔细察看一些细节可以发现,试驾车的轮胎一般都会有磨损,试驾车的内部会有一些灰尘,座椅坐垫有污垢或者翻新的痕迹,机油也可能会变得浑浊等。”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试驾,并不那么简单——教你通过试驾了解汽车性能

    除了广告,试驾已经成为汽车厂商打动消费者最为见效的办法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买不买车,试驾一趟下来,消费者就会有个大致的决定。

    但是,事情也有另外一面,很多消费者存在试驾误区,不了解车辆就盲目试驾,这样,试驾过后还是一头雾水,没有达到试驾的初衷。更严重时,一些消费者在试驾中出现意外,得不偿失。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试驾的目的,怎样才能安全试驾,看完下文,你定会心中有数。

    圈定范围决定要试驾哪些车

    说起试驾,并不是说就要满市场地跑,见车就试,首先,精力跟不上,其次,不合心意的车试了也白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试乘试驾之前先圈定个范围,这样才能更好地比较同价位车型。

    首要的问题就是选定价格范围。现在很多消费者购车开始趋于理性,实用主义至上成了好多人选车的标准,仅家用车而言,从2万元到20万元,厂家纷繁复杂的定价策略让你眼花缭乱,难以决定,这时候就需要你认真抉择。找出自己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价格区间,还有考虑到车的油耗、零部件的价格等养车费用。

    看完价格就要看车辆的配置了,这点绝对别忽悠。很多消费者第一眼看中的就是车辆的安全配置,abs、安全气囊、安全带早已成为最基本的配置,如果追求更高的安全规格,esp、安全气帘、爆燃式两级安全带当仁不让就成了你的眼中“猎物”。一些消费者仅把车看成上下班的工具,只要保证安全行驶即可,对华丽的配置并不在意,那么,这将为你节省一大笔银子。但是,还有些消费者出于社交、商务或者个人审美的需求,对一些诸如舒适、高档的配置有特别的要求,不妨直接把眼光盯向每款车型的最高配置。

    选车应该理性,但是有时候也是一个比较感性的活儿,国产的、进口的,只要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汽车厂家,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消费群体。法国车的外形、美国车的空间、德国车的动力、日本车的油耗、韩国车的价格,最后还有国产车的实惠,明眼人一看,基本上就能决定自己的购车意向。除此之外,有艺术气质的你不妨选择法国车,注重生活品质的就选择德国车,如果支持国货,那就坚决选辆国产车!按自己的意愿选车,即使它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你还是会说瑕不掩瑜的,这就是选车时感性一点的好处。

    深度考察在难以抉择中最终选定

    通过前面的范围圈定,基本上你就把要购买的车型缩小到三款之内了,剩下的任务就更为艰巨,这时候试乘试驾就开始走向前台,最终帮你敲定要购买的车型。

    在没有试车之前,首先要比较一下车辆的配置,你可以收集一下目标车型的配置表,或者列出个清单,这样,在现场比较的时候就会一目了然。外观时尚与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引擎盖、行李厢盖、车门等处的接缝是否均匀一致,其接缝能放入一个手指头的车,我想你一定会将它直接pass掉。另外,车门、整车的橡胶密封性如何,坐椅、内饰塑料件、仿桃木等部件的材质、工艺如何,都要细心做个比较,俗话说,小处见真功,这些地方精细与否往往会显示出造车水平。

    粗略比较之后,就要进入车内,了解整车的人机工程设计是否令你满意了。不妨动手操作一下,看看驾驶坐椅及周围控制件布局、前后坐椅及附件、乘坐空间及行李厢、车门开度等是否用着顺手,是否能满足你和乘坐人员的要求,是否可以形成一个非常舒适和有利的空间。

    接下来的功课就进入最为重要的环节了——试驾。首先,启动发动机,感觉车辆的怠速是否平稳,可以在车外听它在运转过程中是否有异响,也可以在车内看转速表有没有“忽高忽低”的现象。其次,看起步、加速等各个阶段车辆是否与自己的驾驶习惯相符,良好的加速性会赋予你更多的驾驶乐趣与安全感。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车辆的操控性,加速时是否油门一踩就有,转向指向是否准确,转向后自动回舵是否及时、顺畅,紧急制动时是否跑偏、甩尾、抖动,通过弯道时,侧倾、侧滑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这些都是重点“考察”的内容。另外,怠速情况下的噪声,行驶中的风噪、胎噪也需要简单地了解一下。总而言之,试驾绝不是以速度取胜的,很多消费者都误认为在试驾时,把车开得很快,就能够检测出车子的品质,其实不然,平心而论,我们买的并非f1赛车,平时也没有这样那样的场地允许消费者开快车,所以以快论车,绝非正确的论断。

    安全试驾防止意外损失发生

    商家通过试驾促销,消费者通过试驾决定购车意向,这些都是好事,但是,试驾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损失就变得很麻烦了。

    一般来说,试驾车分为两种,有些是没有上保险而直接用来参加活动的新车,有些则是上过保险也上过车牌的试驾专用车,这个时候,消费者就要多个心眼:尽量试驾有牌照试驾车。因为,试驾没有牌照的车辆,一旦试驾过程中发生车祸,车祸后的赔偿问题就无法得到保障,因为无牌车辆无法投保“第三者”责任险,车祸后不能得到保险公司赔付。

    最后提醒消费者的是,有驾照但没“摸”过车的新手,或者根本没驾照的消费者,前去试车的时候,不妨带个驾驶经验丰富的朋友同行,你试乘,询问朋友的试驾感受是个不错的主意,千万不能追求一时快感,置安全于不顾。

    在试驾之前,除了登记姓名、驾照,一般试驾者和经销商都会签订一个试驾协议。参与试驾的朋友要特别注意“试驾过程中造成的对自身或他人的人身伤亡、对上述特许经销商或他人财产的一切损失,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这一项,自己要心中有数,不要随便签名了事,不然出现问题,就会让你追悔莫及。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