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中国网络捐赠研究报告发布:80后成网络微捐主体

发布时间:2013/10/3  浏览数: 426 次  浏览字体:[ ]
  

京华时报讯(记者侯雪竹)9月22日,国内首份《中国网络捐赠研究报告》(下称《报告》)由阿里巴巴集团与瑞森德联合在第二届中国慈善公益项目展示交流会上正式发布。“4·20芦山地震”发生后三天,三大网络捐赠平台中仅个人捐赠总额就高达6236万元,网络微捐赠初露锋芒。

网络募款成灾后募款主体

根据《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去年大额捐赠回落,网络微捐赠初露锋芒。

2012年的民间网络微捐赠成绩不俗。无论是在参与人数上,还是在募捐金额上,多家网络捐赠平台的劝募效果皆超过了2011年,成为劝募市场上的新兴力量。

《报告》显示,网络捐赠以其迅速的反应能力成为灾难发生时有效的募款手段。

“芦山地震”发生后,阿里巴巴、腾讯、新浪微公益和支付宝等几大网络平台均和各基金会联合发起捐赠通道。

以腾讯乐捐、支付宝、新浪微公益三大网络捐赠平台为例,截至4月22日中午12时,共有45万网民通过支付宝向灾区进行捐赠,总额超过2100万元;而新浪微公益平台协助发起的36个项目累计筹款则突破了1亿元,94069笔个人捐款超过900万元;腾讯在乐捐网络捐赠平台有超过214万人次网友参与,汇聚捐款超过1078万元。

三大网络捐赠平台中仅个人捐赠总额就高达6236万元。

80后成网捐主体

网络捐赠平台打造了人人参与的公益新模式,网民、基金会、公益组织、网商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据《报告》显示,至今已有5.6亿人次的中国网民参与了网络捐赠,参与人数最多的平台已吸引超过1600万人参与网络捐赠。

从网络捐赠者年龄分布数据来看,57.9%的参与者为“80后”,成为网络捐赠的主体。

深圳壹基金秘书长杨鹏说,“壹基金也可以称作互联网基金,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更多的和年轻人打交道。”

杨鹏表示,做慈善一定需要新的技术,他们已经和支付宝进行合作,只要用户通过支付宝买东西时,就会弹出一个壹基金的窗口,用户每天可以实现一元钱的捐赠。

网捐引发公益机构内部变革

网络捐赠平台也成就了网络捐赠的便利,不仅降低了公益组织的筹资成本,也为政策创新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更推动了公益组织的规范与透明。

瑞森德总裁段德峰表示,网络捐赠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将引领公益机构的内部变革。

免费午餐的筹款模式就是立足于网络捐赠平台开展。项目透明化的网络公示,既增加了网民的信任度,也大大降低了筹款成本。

据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介绍,免费午餐从2011年5月开始入驻淘宝市集,截至今年8月,得到15万笔,共1364万元捐款。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