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年轻人熬夜习以为常,猝死情况并不少见白领长期熬夜等同慢性自杀

发布时间:2013/5/25  浏览数: 511 次  浏览字体:[ ]
  女店主连续熬夜后猝死,福建24岁IT男暴亡公交站,25岁电台主持人心梗猝死……23日,羊城晚报记者从佛山市中医院了解到,猝死情况并不少见,该院每年都能收到此类病例二三十个。

现象

年轻人熬夜习以为常

小张今年30岁,在禅城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收入不错,算是一个准白领。不过,每天朝八晚六的工作让他觉得很辛苦,时不时还要加个班,更是使他疲惫不堪。即使这样,每天下班一回到家坐到电脑前,小张却跟换了个人似的,变得生龙活虎起来。刷微博,看电影,玩游戏,根本不像忙了一天的人。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两点钟,这时,小张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电脑,洗澡上床。但这还没完,上床后,他还会掏出手机再玩一会。正常情况下,不到3点钟,他都很难入睡。

久而久之,生物钟被打乱,这样的作息难以改变,就算他想早点睡觉,也无法入眠。晚上精神百倍,早上起不来床,上班没精神,长此以往,小张被公司领导批评了好几次。除了精神不好,小张明显感到这几年身体状况也差了不少。去医院一检查,竟然发现已经有高血压了。医生提醒他要多休息,不要熬夜,小张满口答应,但一回到家,就把医生的话全都抛在脑后了。

医院

一年二三十个猝死病例

快节奏,过劳,高压,长期熬夜,成了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不能承受之重,它们对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潜在威胁。而猝死在中青年人群中频发,也透视了白领一族日常的生活方式大多并不健康:夜猫子,久坐少动,缺乏锻炼,饮食盲目追求“重口味”,过油,过咸,甜腻,导致油脂及糖盐摄入过多,堆积在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都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而猝死。

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刘绍辉告诉记者,猝死,其实离佛山市民并不遥远,虽然没有严谨地统计,但以他们科为例,全年收到的猝死病例不下二三十人,以往多见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病的老人,而现在则主要集中在30岁-50岁、工作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生活缺乏规律的中青年人群。很多猝死者生前精神压力大,工作处于连轴转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把从发病到呼吸心跳停止在6小时内死亡的病例,定义为猝死。而导致猝死的内科原因绝大多数还是离不开心脑血管疾病,其中,以心梗为主要原因。

以往,年轻人突发心梗、急性脑卒中的比例很低,几乎为零,但近年来,年纪轻轻就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的市民屡见不鲜,一些小胖墩十多岁就发现血脂异常了。据佛山市中医院脑病科、心病科反映,20多岁就突发中风,30岁-40岁就发生心梗的病人并不少见,尤其是中风的年轻患者,询问病史,绝大多数发病前都有过熬夜的经历。“连续熬夜就等同于慢性自杀。”他说。

案例

老板连续熬夜后猝死

刘绍辉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印象较深的是一名30岁出头的家住张槎的老板,因为生意赶工的原因,连续熬了几晚通宵并不断地抽烟,病发前出现剧烈的胸痛,随后心跳呼吸骤停。他们接到急诊呼叫后赶到现场,经心肺复苏后病人一度恢复了心跳,但经过数小时的抢救后,最终还是没逃脱鬼门关。“相较于电击、溺水等意外导致的猝死,心脏原因所导致的猝死,抢救难度更大。”

为何经常熬夜加大猝死的风险?刘绍辉说,反复熬夜会导致血压波动升高,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感染性疾病,新陈代谢功能下降,且熬夜使得夜间本应兴奋度低的交感神经会被异常激活,可诱发引发恶心、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容易发生猝死。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