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楼市调控国五条引发离婚潮 调查显示7成人称离婚避税说明政策制定应更科学

发布时间:2013/4/14  浏览数: 607 次  浏览字体:[ ]
  

  今年3月,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国五条”出台,各地配套细则也陆续落地。这个旨在平抑房价的新政,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广州、昆明等城市,却诱发了离婚登记人数的成倍增长。

  政策中对市场冲击最大的是第三条:“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

  如果不离婚,在买卖第二套房产时要为此付出少则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的税款。为了避税,许多人不得不出此下策。

  有人认为,为了钱而离婚的人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有人认为,出问题的不是去排队离婚的人,只能说明政策有待完善。

  其实,不只是国五条,此前的“限购令”等诸多调控政策,都让不少人选择离婚等手段,来减少损失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法制日报》视点新闻部联合搜狐网,对这种“政策性离婚”现象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为了避税,80.37%的人会选择离婚。

  80.37%的人: 为避税离婚可取

  你会为避税离婚吗?

  “不会。”

  为什么?

  “我觉得如果为了房子去离婚,总有种被撕裂的感觉。至少对我来说,婚姻是神圣的,我要守住这个底线。”

  曾在英国留学的刘翠笃定地告诉记者。她认为,婚姻一旦被房子所绑架,甚至去离婚,婚姻会有瑕疵。

  但此次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对“为了避税,你是否会选择离婚”这一问题,有80.37%的人选择“是”;19.63%的人选择“否”。

  对于“国五条”公布后,一些人选择离婚来规避政策,有政协委员呼吁,应谴责这些为了钱而离婚的人,因为他们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将婚姻大事当作可以投机取巧和钻营的工具。

  但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认为,离婚本身并不涉及道德。就算夫妻确是为了规避税收而离婚,也是基于双方的合议,且出于对彼此的信任才作出的决定。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人们为何出此下策,而不是去指责人们为什么会选择离婚。

  “离婚并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即使是规避税收的离婚,在申请离婚时也不会拿这条作为离婚的理由。我们没必要去探究他人为什么而离婚。”王琳说,“国五条”引发的离婚现象,并不是孤例。在福利分房时代,也曾多有发生。这恰恰说明分配方式有问题。

  对于“有人认为,为了钱而离婚的人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将婚姻视为儿戏和投机取巧的工具。你怎么看”这一问题,90.61%的人认为,“社会的底线是由法律和政策来约束和划定的,出问题的不是去排队离婚的人,只能说明政策不够完善。”

  有9.39%的人同意如下说法,“不管其出发点有多合理,本质都是在挑战法律的尊严,无视法律的严肃性”。

  “不仅是新‘国五条’,之前出台的各种调控政策,老百姓总能通过离婚等手段规避政策。这说明了什么?”

  对于这一问题,63.37%的人认为,“能让人钻空子的政策不完善,应随时进行调整”;36.63%的人认为,“通过离婚等手段去规避政策,说明了该政策是可以被回避的,其效力也会大打折扣”。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表示,这种导致问题出现的政策本身就有问题。这说明在制定政策时,决策部门没有充分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现在看来,本意是降低房价的“国五条”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政策的制定应该以人为本,让利于民。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尊重多数民意,要有公开的程序,要合法、合理、合情,还要科学。”王琳说。

  如何避免“政策性离婚”这一现象?

  71.57%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更加科学,政策的制定应符合道德规范,因为一个完善的政策不会鼓励人们去钻漏洞避税;

  28.4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做好评估工作。应先对政策进行全面评估,执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中期评估,适时进行调整。

  张千帆认为,一项公共政策出台前,任何决策部门都应做到程序公开,广泛征求民意,公开决策过程。这样,在事前就能充分预料到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国五条”诱发离婚潮,一个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公共政策评估机制的缺位,忽视了公众对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作用。

  一个有效的公共政策评估机制,不仅可以减少政策失误和执行阻力,还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所有的改革都应该有一个评估机制,尤其是涉及民生的政策。如果评估的结果是不合理,或没有效果,那就需要及时修改甚至废除。”王琳说。

  “一离一合,可以省下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用这笔钱可以送孩子读书,可以为老人治病,谁又能不动心呢?”一位网友的话颇具代表。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