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辽宁省检察院组织编撰的廉政警示教育读本以人为鉴明得失付梓

发布时间:2013/1/18  浏览数: 446 次  浏览字体:[ ]
  

  新年伊始,辽宁省检察院组织编撰的廉政警示教育读本《以人为鉴明得失》付梓了。这本小册子从近几年检察机关查办的数十起监管场所职务犯罪案例中精选出5件,近日,该读本下发到辽宁省丹东市监狱,管教干警人手一本。翻开书页,他们都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刘宝昌。

  2012年10月26日,辽宁省丹东市中级法院对丹东市监狱原监狱长刘宝昌受贿案进行一审宣判,刘宝昌收受他人贿赂109.3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刘宝昌表示服判,不上诉。

  案发前,如果说刘宝昌是个贪官,恐怕谁都不会相信。这位监狱长一不抽烟,二不喝酒,开一辆老旧二手车上下班,衣着朴素,生活简单。他也曾多次拒礼拒贿,多次立功受奖。然而,“清官”的另一面,掀出来是令人咋舌的。

  年过五十思想蜕变

  2000年,刘宝昌就任丹东市公安局振安分局局长。

  2004年8月,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刘宝昌提拔到丹东市监狱任监狱长。当时的丹东市监狱困难重重,账户上仅有1800元可用资金,外债却有1000多万元。上级领导对刘宝昌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改变监狱的落后面貌。

  任职的最初几年,刘宝昌不顾身患糖尿病和心脏病,一心扑在工作上,丹东市监狱很快发生了巨大变化:监舍完成全面改造,所有在押人员都告别大通铺,睡上了单人床,安装了最先进的数字化监控设施;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的综合性教学楼落成;1000多万元外债全部还清。刘宝昌个人两次被记三等功,一次被记二等功,多次获评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各方赞誉,并没有让刘宝昌感到很光彩。相反,他觉得自己风里来雨里去,对工作付出太多,收获却太少,这辈子过得很亏。正是这种思想,给他增添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看穿了刘宝昌的心思,家人和朋友也劝他别太“亏待”自己,“你都50多岁了,还能再干几年?别忘了人走茶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刘宝昌的心震颤了,他决定改弦更张,多为自己考虑考虑。

  拿“减刑假释”敛财

  减刑、假释作为重要的刑罚变更制度,对激励罪犯改造、维护监管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可在刘宝昌眼里,二者都是重要的敛财工具。他通过向主管监狱长、刑罚科打招呼,授意或默许经办人员在《罪犯减刑(假释)审核表》上造假,并在明知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批准监外执行、假释,12次收受贿赂共计81万元。“所有服刑人员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都要经过刘宝昌同意,他说了就算。他决定的事,开会讨论只是走个形式。”丹东市监狱一位领导如是说。

  许清林因犯挪用公款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2008年5月转入丹东市监狱服刑。2008年6月的一天,许清林的妻子田某经人介绍找到刘宝昌,“我家老许身体不好,多年的高血压,您能不能给安排一下,让他去医院看看病?”“情况我都知道了,符合条件的话就按规定办理。”刘宝昌打着官腔。两人闲聊了几句,刘宝昌说:“我小女儿是音乐老师,在大连办了个钢琴班,租教室花了不少钱,大连的物价水平可比咱们这儿高多了。”

  田某听懂了刘宝昌的话外音。第二天,她取出10万元钱,打电话给刘宝昌,“我想找嫂子有点事,怎么联系她?”刘宝昌心知肚明,告知妻子陈某的手机号码。当晚,田某与陈某相约见面,将一袋子现金交给陈某。于是,在刘宝昌的安排下,许清林很快被送到丹东市某医院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上级部门要求监狱清理监外住院人员,不符合条件的要一律收监。田某着急了,又找到刘宝昌:“我家老许病情刚有好转,可不能前功尽弃啊,您一定得想想办法。”“上级要求咱们必须执行,不过你家老许住院时间不长,平时表现也不错,情况倒是可以考虑。”当晚,田某又约陈某,送了20万元,许清林收监执行一事就此不了了之。后来,许清林又不满足于住院,想办假释,刘宝昌也开了绿灯。

  监狱工程也可“致富”

  “一家公司承揽了监狱的工程,施工结束后,公司经理赵某为表示感谢,送给我3万元好处费,被我谢绝了。我严肃地告诉他,我们是业务上的合作伙伴,绝不是金钱上的酒肉朋友。”2009年底,刘宝昌在工作总结里这样写道。

  实情如何呢?

  2008年11月,丹东市监狱通过政府采购中心对安装监控系统公开招标,丹东市同兴科工贸有限公司中标。然而,监狱方却迟迟不签订施工协议,刘宝昌还放出风来说要废标重招。该公司经理赵杰咽不下这口气,直接打电话找刘宝昌。刘宝昌告诉赵杰,市里有规划,监狱马上要搬迁,所以工程先搁置了。赵杰不甘心,到处打听,发现市里根本没有监狱要搬迁的说法。无奈之下,赵杰通过朋友与刘宝昌的老部下、临江派出所所长丁建军“结交”。丁建军与刘宝昌关系密切,他带着赵杰来到刘宝昌的办公室,替赵杰说了不少好话。不久,刘宝昌告诉赵杰:“监狱搬迁的事取消了,你抓紧过来干吧。”

  工程进展顺利,监狱方将工程款支付给同兴公司。2010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赵杰送给刘宝昌5捆钱,“快过年了,这5万元是我一点心意。”刘宝昌连说不用,赵杰坚持要给。推让一番后,刘宝昌拿了两捆,即2万元。这就是“拒贿3万元”的来历。

  任人唯“钱”

  在任职监狱长的7年多时间里,刘宝昌多次对监狱进行大面积人事调整,并因任人唯“钱”,得了一个“铁血监狱长”的“美誉”。他视监狱几百名干部为自己的“致富”棋子。

  2007年4月,丹东市监狱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开完会,副监区长孙万山走进刘宝昌的办公室,他最近遇到了麻烦。一周前,孙万山工作时间玩电脑游戏被检查组发现,受到市纪委通报批评。“听了您的动员报告我挺受鼓舞的,这次竞聘我也想试试。”孙万山说。“这是好事啊,党委希望大家多参与。”刘宝昌回答。“您看,我玩游戏的事影响很不好,这次竞聘监区长还请您多费心。”“过去的事就过去吧。党委这边没啥问题,你去做做群众工作。”

  刘宝昌说到做到,监狱党委会上,他力排众议,坚持让孙万山当监区长。就这样,孙万山成了这次竞争上岗的一匹“黑马”。按照规定,干部提拔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要进行转正民主测评。一年后,孙万山因口碑太差没有通过民主测评,无法转正。2008年4月的一天,他找到刘宝昌,“感谢领导提携,转正的事还请您多做工作。这是我一点心意,请收下。”说着,他把一个装有1万元现金的信封递给刘宝昌,刘宝昌稍作推辞就收下了。随后,刘宝昌多次找市人事局、司法局领导沟通、协调,组织部门最终同意对孙万山的试用期延长半年。半年过去,又一次民主测评,孙万山还是没通过。刘宝昌得知结果,摇了摇头,深深叹了口气:“这个孙万山,太不争气了!”

  孙万山也并非个案,检察机关查明,刘宝昌先后8次收受下属贿赂共11.5万元。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