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严兆彩,今年68岁,安徽泗县人,在南京市六合区大厂街道十村以拾荒为生。
15年前,在六合葛塘的立交桥下,他捡到一个刚出生的“兔唇”女婴,孩子身上只裹着一张薄薄的床单。老人心生怜悯,把孩子抱回了家。左邻右舍纷纷质疑:“你一个拾荒的,连自己都难养活,怎么能养得了一个孩子呢?”严老汉说:“我豁出去了,只要我活着,就有她一口饭吃。”
“我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我”
打了一辈子光棍的严兆彩,自从抱回女婴,生活也有了牵挂,他给孩子取名“巧巧”。
“既然捡回了巧巧,就从没想过再抛弃她。”因为这句话,拾荒老人严兆彩付出了15年的汗水与辛酸,15年的不离不弃彰显了这个拾荒老人的责任与担当。
老严一改以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况,每天都想着弄些好吃的给巧巧。孩子没有奶水,他就订鲜牛奶,用奶瓶一点点地喂,巧巧大了,能吃点米粥,他天不亮就起床炖米汤。
迫于生计,严兆彩必须每天出门拾荒,可嗷嗷待哺的巧巧离不了人。万般无奈下,老严只好把巧巧送回了安徽老家,让亲戚代养。巧巧走了没几天,严兆彩就跟丢了魂儿似的,饭吃不下,觉睡不着。过不多久,严兆彩就把巧巧接回南京,他到哪儿拾荒,就把巧巧带到哪儿,祖孙俩寸步不离。严兆彩说:“巧巧就是我的亲孙女,我跟巧巧谁也不离开谁!”
有爷爷的孩子是个宝
“自己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68岁的严兆彩几乎倾其所有,为巧巧撑起了一片天。
巧巧5岁那年,得了急性肠炎,拉肚子拉到脱水。严兆彩撂下手上的活儿就往老家赶。严兆彩老家离医院很远,途中都是崎岖的山路,老人蹬着借来的破三轮车,磕磕碰碰几个小时总算把巧巧送到医院。把巧巧安顿好后,严兆彩察觉腰上火辣辣地疼,撩开衣服一看,原来一路颠簸,背后竟给磕掉了两根手指粗的肉,而当时只顾着给孩子治病,竟一点都没发觉。
看着巧巧难过的样子,严老汉就下定决心,宁可自己饿着,也决不亏待了巧巧。
一次,严兆彩没收到破烂儿,恰逢巧巧开学要交学费,严老汉愁得多喝了两口酒,醉了就直接躺在地上。巧巧抬他不动,又担心他着凉,就直接抱了被褥垫在老汉身下。等他酒醒后,她心疼地说:“你醉成那样,自己不也受罪么?”看着面临辍学的巧巧,严兆彩满脸愧疚,“爷爷没用啊,连你上学的钱都挣不着。”“爷爷,你跟我没有血缘关系,你是好人,把我养大不容易,你心疼我,我也心疼你呀!”祖孙俩哭着抱在了一起。